乳腺癌常被称为“粉红杀手”,发病率已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首位。与之“交锋”几十年,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、乳腺内科主任医师王晓稼明显感觉到,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,且日益年轻化,40岁以下甚至20—30岁左右的乳腺癌患者已不再罕见。

  “以前,常有一些忧心忡忡的女性患者到医院问,她得的是不是肿瘤?如果是,就回家去。” 王晓稼说,20多年前,乳腺癌治疗药物选择少、可及性差,患者总是将对疾病的恐惧,对婚姻、生育、职场甚至掉头发的担忧,一股脑儿抛给专家。

  如果说确诊乳腺癌,已是命运对生活的重击,那么失去乳房,则是压垮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得了乳腺癌,还能保乳吗?淋巴结多处转移,还有生机吗?随着医学飞速发展,王晓稼用一个个临床奇迹打破生存“魔咒”。

  回首几十年来国内乳腺癌诊疗水平发展,如今,这一女性高发癌种的治疗策略已实现“治”到“质”的飞跃,更多凶险型乳腺癌患者正走向治愈之路。

  大咖名片

http://img.toumeiw.cn/upload/images/20230628/4cca79bcbea784166239417c1b3f6c4d.jpg

王晓稼: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、乳腺内科主任医师

  8年间发病谱、发病率“一降一升”

  从良性病变到乳腺癌进程可能长达20年

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,2020年女性乳腺癌新增人数已首次超过肺癌,发病率已位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。今年4月,浙江省发布了《2022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》,8年间,乳腺癌发病率增长了39.55%。

  “这些数据不断提示我们,乳腺癌的防治非常重要。在我国,乳腺癌相较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稍低,但就单个癌种来说,它的发病率近年来正快速升高。”王晓稼分析,原因与女性的生活、饮食习惯改变等相关。女性承担的社会、家庭任务越来越多,心理压力大,加上熬夜,饮食高脂肪、高蛋白等,都会引发内分泌失调,造成雌激素水平偏高等,导致乳腺癌的发生。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女性生育年龄推迟及哺乳时间减少。

  门诊中,常有人咨询王晓稼:母亲得了乳腺癌,会不会遗传给女儿?“实际上,乳腺癌的遗传因素并不高,大概只占15%左右。但携带BRCA 1和BRCA 2两种遗传基因突变的女性,其中60%到80%最终会发展为乳腺癌,她的子代可能要比母代提前十年发病,因此可以提前进行干预。”王晓稼解释。

  体检中,有人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,就急着入院寻求手术。“女性在一生中发生乳腺增生的概率是80%到90%,患纤维瘤的患者也不少,但两者癌变的概率极低。”王晓稼说,乳腺癌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,从乳腺良性增生到乳腺癌,进程可能长达20年。因此,乳腺癌筛查这件事应该持续终生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  一般来说,女性发现乳腺肿块,通过乳腺B超、钼靶、磁共振等检查就能进行鉴别,如果排除恶性可能,后期定期复查即可。“乳腺B超检查单上常能看到一项BI-RADS分级,通常0—3级为正常,4级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变概率,依据癌变概率由低到高分成A、B、C三等。4A级恶性的概率不到10%,4B级恶性的可能有10%—49%,4C级恶性的可能为50%—95%,必要时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。5级以上则基本确诊为乳腺癌。”

http://img.toumeiw.cn/upload/images/20230628/9f57507f81620292858de7984ea426b9.jpg

  25枚淋巴结转移实现生存逆转

  乳腺癌根治方式告别“一刀切”

  乳腺癌与雌激素密切相关,如今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也越来越多见。

  “育龄女性本身就容易患上乳腺癌,加上怀孕、哺乳期可能长达一年半到两年,期间身体激素水平大幅改变,可能促使乳腺癌快速生长,建议生育前要做个乳腺检查,对一些良性增生进行判别。”在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制定科学方案时,王晓稼一般建议怀孕3个月以内的准妈妈终止妊娠,对怀孕3个月以上且胎儿生长发育基本形成的准妈妈,则会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,帮助患者边治疗边完成生育。

  乳腺癌分为许多亚型,让医生和患者感到棘手的,是那些“预后很差,早期易复发,复发后很难治愈”的凶险型乳腺癌,比如HER2阳性乳腺癌(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呈阳性,约占乳腺癌总体的20%—30%,凶险程度高)、三阴性乳腺癌(雌激素受体、孕激素受体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,约占15—20%,侵袭性强且预后差,缺乏非常有效的靶向药物)等。

  王晓稼说,几十年来,医学界已研发出20多种靶向药物,它们可以像“导弹”一样精准锁定并打击癌细胞,帮助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复发后控制病情,甚至实现临床治愈获得长期生存。此外,医学界也在密切研究三阴性乳腺癌,今年已有新的免疫疗法获批,或许能为患者带去曙光。

  “从我观察来看,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是多态的,有时我们预判患者情况很差,最终她可能生活得很好。”王晓稼说,曾有一名女性患者,七八年前确诊三阴性乳腺癌并做了手术,清扫的36枚淋巴结中发现25枚转移,按照模型预测,她的生存期不会超过一年,但她术后通过放化疗、免疫治疗等,至今没有复发。因此即便是凶险型乳腺癌,只要坚持规范治疗,也可能走向临床治愈。

  随着我国乳腺癌的诊疗步入慢病化管理时代,医生为患者诊疗也从“治病”转向“治人”,根治方式不再“一刀切”。为了帮助患者保乳,获得更高的生存质量,王晓稼前期也带领团队做了研究:“只要切除病灶后有足够的安全边缘,后期加上放疗,患者的局部复发率非常低,与乳腺全切的预后差不多。目前,省内各医院保乳手术已成为常规动作。”

  在王晓稼接诊的乳腺癌患者中,不少人已存活5年甚至10年以上。曾经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还不到普通乳腺癌患者的一半,现在已屡屡刷新纪录,部分晚期患者的十年生存率甚至超过30%,这在其他癌症患者中很少见。

  “乳腺专科是目前外科领域里细分且普及面更广的病种之一。我们一些地市级医院甚至县级医院都开出了乳腺专科,患者在全省各地基本都能得到规范及同质化的治疗。”作为一名医者,王晓稼也希望通过巡讲、科普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,让更多基层患者看到治愈希望。

http://img.toumeiw.cn/upload/images/20230628/db3bd4a231a7122b9f7917a35f41e798.jpg

  影像学检查是早诊“利器”

  4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钼靶

  日常生活中,不少女性每月定期进行乳腺自检,但仅靠这种方式容易漏诊。

  “即便是有经验的门诊医生,也很难通过触诊发现早期乳腺癌。当女性发现乳头凹陷、溢液或是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,甚至有肿块凸起和溃疡,已是恶性肿瘤的经典征象,往往分期也不会早。”王晓稼认为,只有借助医学影像学检查定期随访,才能够帮助观察乳腺肿块的演变情况,判断是否有恶性倾向。

  在我国,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在45—55岁之间,30岁以下患者非常少见,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%,但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乳腺增生比例较高。王晓稼建议18岁以上女性就要开始关注乳腺,30岁以上应该有规律地参加体检,一旦在乳腺B超中发现增生或结节,最好间隔3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,必要时进行磁共振或钼靶检查。45岁以上女性,建议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。

  “亚洲女性乳腺相对致密,钼靶或磁共振检查相对更准确,但乳腺B超更方便,我们推荐将它作为最基本的筛查手段。”王晓稼说,许多人查出乳腺结节后担心恶化,主要看三个方面:结节存在的时长、大小、增长速度。

  一旦查出结节,需要即刻鉴别,如果正常,一般每半年复查一次即可,有家族遗传史的要缩短复查时间;

  较大的结节过3个月复查,特别是关注BI-RADS分级变化,若依然为良性基本无大碍,必要时切除处理;

  增长速度快的结节,间隔3个月复查一次,并根据情况进行穿刺或活检进一步诊断。

  【大咖辟谣】

  谣言1:乳腺癌只有女性才会得。

  王晓稼:乳腺癌并非女性“专利”,所有人都会得乳腺癌,99%为女性患者,男性患者比例仅占乳腺癌患者的1%,发病因素都与雌激素相关。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高,因此发病率高;男性虽然雌激素水平较低,但当年纪较大时,雄激素分泌减少,雌激素水平就会升高,也会发生乳腺癌。此外一些肝功能不好、雌激素代谢不足的患者,乳腺癌发病率也会增加。需要提醒的是,男性的乳腺组织很少,出现肿块更容易被摸到,但也容易被忽视,男性乳腺癌容易侵犯胸壁,手术根治的效果相对女性差一些,因此男同胞们发现乳腺结节一定要警惕,最好入院做个检查。

  谣言2:乳腺结节不切除就会变成乳腺癌。

  王晓稼:乳腺增生期很长,真正变成乳腺癌是非常少见的。但我们因为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癌变,所以还是要重视,做到定期随访观察,一旦发现异常就要进行处理。

  谣言3:咖啡、豆浆、激素替代治疗、隆胸等会增加乳腺癌风险。

  王晓稼:饮食虽与乳腺癌相关,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豆浆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,反而可以预防。其他食物如果长期大量服用,可能会影响内分泌,一般认为适量服用都没有问题。个体情况不同,乳腺癌并非单一因素导致,如果日常不重视生活习惯,那么各种因素叠加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。生活中,我们不能因为担心患上乳腺癌而远离咖啡等,如果喝咖啡让你心情愉悦,我想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也会下降。

  谣言4:乳房自检没有异常,肯定不会得乳腺癌。

  王晓稼:这种说法不正确,因为女性自我检查的准确率并不高,不能帮助预防乳腺癌的发生,但自查自检有时能帮助女性发现某些异常,促使她们及早就医。建议女性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,比如乳腺彩超检查、乳腺钼靶等,只有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,才能判定身体是否存在高危风险或是患上乳腺癌。

  谣言5:得过乳腺癌的女性不能再生育。

  王晓稼:得过乳腺癌的女性也有生育权利,但有一定风险,因为怀孕会导致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巨大变化,影响乳腺组织。对于年轻的乳腺癌患者,在进行综合治疗结束后,或是经过医生评估,认为生育不影响治疗的,基本都可以受孕。但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,则暂时不适合受孕。

记者 柴悦颖